民不畏死的成语故事


民不畏死

拼音mín bù wèi sǐ

基本解释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

出处《老子》第七十四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民不畏死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民不畏死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大义灭亲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四年》:“大义灭亲,其是之谓乎?”
一叶知秋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川》:“以小明大,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,睹瓶中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。”
来去无踪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,来无影,去无踪。”
为民请命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因民之欲,西向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,孰敢不听!”
有胆有识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回:“金羽妹子,绝世聪明,有胆有识,今年也是七岁,可怜有才无命。”
损人不利己 鲁迅《书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对的。”
男女授受不亲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。”
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”
笃近举远 唐·韩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拂袖而去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2卷:“师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