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冰的成语
有关冰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冰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冰壶秋月 | 冰壶:盛水的玉壶;比喻洁白;秋月:中秋的月亮;比喻皎洁。心如冰清;和明月一样洁净。 | 宋 苏轼《赠潘谷》诗:“布衫漆黑手如龟,未害冰壶贮秋月。” |
冰解的破 | 冰冻融解,箭靶射中。比喻问题解决,障碍消除。 | 清 曾国藩《<经史百家简编>序》:“惟校雠之学,我朝独为卓绝,干嘉间巨儒辈出,讲求音声故训,校勘疑误,冰解的破,度越前世矣。” |
冷若冰霜 | 若:好像。冷得像冰霜一样。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;没有一丝热情。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;使人无法靠近。 | 清 刘鄂《老残游记续集》第二回:“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,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。” |
如履薄冰 | 好像踩着薄薄的冰。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。 | 《诗经 小雅 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 |
春冰虎尾 | 踩着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 | 《尚书·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 |
冰天雪地 | 冰雪漫天盖地。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。 | 清 蒋士铨《鸡毛房》诗:“冰天雪地风如虎,裸而泣者无栖所。” |
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 |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,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、酝酿的。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2回: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” |
冰雪严寒 | 严寒:极度寒冷。冰天雪地,天气寒冷。 | 吴伯箫《菜园小记》“虽然按照时令季节,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,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;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,一年里春夏秋三季,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。” |
夏虫语冰 | 比喻人的见识短浅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 |
夏虫不可语冰 | 语:谈论。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 |
一片冰心 | 冰心:清洁的心。形容性情淡泊,不求名利。 | 唐 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诗: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 |
若涉渊冰 | 比喻处境艰险。同“若涉渊水”。 | 宋 陈亮《论励臣之道》:“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,念国家之深耻,志在复雠,八年于兹,若涉渊冰,未知攸济。” |
走花溜冰 | 比喻吹牛,说大话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七十四回:“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,走花溜冰的胡缠。” |
冰厚三尺,非一日之寒 | 非:不是;寒:冷。冰冻到三尺厚,不是一天冷造成的。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,是经过长时间酝酿、积累的结果。 | 东汉·王充《论衡·壮留》:“故夫河冰结合,非一日之寒;积土成山,非斯须之作。” |
夏虫不可言冰 |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。 |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回:“夏虫不可言冰,蟪蛄不知春秋。” |
六出冰花 | 六出:雪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。指雪花。 | 《宋书·符瑞志下》:“草木花多五出,花雪独六出。” |
冰雪聪明 | 比喻人聪明非凡。 | 唐 杜甫《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》诗:“坐知七曜历,手画三军势。冰雪净聪明,雷霆走精锐。” |
冷语冰人 | 用冷酷的话伤人。 | 宋·曾造《类说·〈外史梼杌〉》:“潘柱迎,孟蜀时,以财结权要,或戒之,乃日:‘非是求愿,不欲以冷语冰人耳。’” |
饮冰茹檗 | 茹:吃;檗:俗称黄柏,味苦。喝冷水,吃苦味的东西。比喻处境困苦,心情抑郁。也形容生活清苦。 | 唐·白居易《三年为刺史》诗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复食檗。” |
冰散瓦解 |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。 | 《三国志魏志傅嘏传》“嘏对曰”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《战略》:“比及三年,左提右挈,虏必冰散瓦解,安受其弊,可坐算而得也。” |
饮冰吞檗 | 见“饮冰食蘖”。 | 明·袁宗道《杂说》:“务此大事,不怙小解,惟求实知,卧薪尝胆,饮冰吞檗。” |
涣如冰释 | 犹言涣然冰释。 |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75卷:“久即下部血出,并鲜血片,便无痛苦,涣如冰释。” |
王祥卧冰 |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。比喻子女孝顺父母。 | 《晋书·王祥传》:“父母有疾,衣不解带……祥解衣将剖冰求之,冰忽自解,双鲤跃出,持之而归。” |
冬寒抱冰,夏热握火 | 形容刻苦自勉。 | 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念复吴,仇非上旦也。苦身劳心,夜以继日。……冬常抱冰,夏还握火。” |
雪窖冰天 | 窖:收藏东西的地洞。到处是冰和雪。形容天气寒冷,也指严寒地区。 | 《宋史·朱弁传》:“叹马角之未生,魂销雪窖;攀龙髯而莫逮,泪洒冰天。” |
履霜坚冰 | 履:踩,踏。踩着霜,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。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,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。 | 《周易 坤》:“初六,履霜坚冰至。像曰:履霜坚冰,阴始凝也;驯致其道,至坚冰也。” |
夏虫疑冰 | 比喻人囿于见闻,知识短浅。 | 语出《庄子 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 |
冰炭不相容 | 冰:冰块;炭:炭火;容:接纳。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。 | 宋 陆游《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》诗:“君不见,牛奇章与李卫公,一生冰炭不相容。” |
履霜知冰 | 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。 | 东汉·王充《论衡·谴告》:“履霜以知坚冰必至,天之道也。” |
冰消雪释 |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。 | 靳以《被煎熬的心》:“父亲已经在楼梯口那里等她,好象原想申斥她几句,看到她便什么都冰消雪释的样子,只在急急地问她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事。” |
冰清玉润 | 象冰一样晶莹,如玉一般润泽。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。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卫洗马初欲渡江。”南朝 梁 刘孝标注引《卫玠别传》:“裴叔道曰:“妻父有冰清之姿,婿有璧润之望,所谓秦晋之匹也。” |
冰天雪窑 | 到处是冰和雪。指严寒地区。 | 《宋史·朱弁传》:“叹马角之未生,魂消雪窑;攀龙髯而莫逮,泪洒冰天。” |
冰天雪窖 | 窖:收藏物品的地下室。到处是冰和雪。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。 | 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四卷:“公子编修汝舟随侍,劝以节劳暂息。公慨然曰:‘二万里冰天雪窖,只身荷戈,未尝言苦,此时反惮劳乎?’” |
青蓝冰水 | “青出于蓝,冰寒于水”的略语。 | 清·陈康祺《燕下乡脞录》卷四:“桐城派古文,望谿开之,海峰继之,至惜抱而其传始大,此天下之公言也。惜抱出于刘门,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。” |
叶散冰离 | 离:离散。树叶飘散,冰雪消融。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。 | 《宋书·刘穆之王弘传论》:“而祖宗之遗典,群公之旧章,莫不叶散冰离,扫地尽矣。” |
饮冰内热 | 形容十分惶恐焦灼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人间世》:“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,我其内热与?” |
冰魂雪魄 | 冰、雪:如冰的透明,雪的洁白。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。 |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海叙不遇》:“诗曰:‘忍苦为诗身到此,冰魂雪魄已难招;直教桂子落坟上,生得一枝冤始销。’” |
冰消瓦解 | 冰消:像冰一样融化;瓦解: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。像冰融化了;瓦分解一样。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。 | 晋 成公绥《云赋》:“于是玄风仰散,归云四旋,冰消瓦解,奕奕翩翩。” |
炊沙镂冰 | 炊沙不能成饭,刻冰不能作器。比喻徒劳无功。 | 宋·张淏《云谷杂记》卷首:“绝编坏简徒自苦,炊沙镂冰初何功?” |
玉骨冰肌 | 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。 | 宋·杨无咎《柳梢青》词:“玉骨冰肌,为谁偏好,特地相宜,一段风流。” |
冰炭不同炉 |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。 | 元 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三折:“休把我衣服扯住,情知咱冰炭不同炉。” |
以狸致鼠,以冰致绳 | 用猫招引老鼠,用冰作绳索。比喻事情不能成功。 | 《吕氏春秋 功名》:“以狸致鼠、以冰致绳,虽工不能。” |
镂冰雕琼 | 琼:美玉。比喻作品风格明洁或构思新颖精巧。 | 明 杨慎《升庵诗话 孙器之评诗》:“刘梦得如镂冰雕琼,流光自照。” |
火上弄冰凌 | 冰凌见火即融。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。 | 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:“则教你,楚江山,觑不得火上弄冰凌,汉乾坤也做不得碗内拿蒸饼。” |
冰销叶散 |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。 | 《隋书 越王侗传》:“若王师一临,旧章暂睹,自应解甲倒戈,冰销叶散。” |
火上弄冰 | 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。 |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5回:“泼魔苦苦用心拿我,诚所谓水中捞月;老孙若要擒你,就好似火上弄冰。” |
夏虫不可以语冰 |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。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。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。 | 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” |
艳如桃李,冷若冰霜 |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。 | 清 伤时子《苍鹰击 割爱》:“敢道艳如桃李,冷若冰霜,芝兰其馨,金石其操,故是青楼贱质,红粉庸姿。” |
敲冰求火 | 敲开冰找火。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。 | 《大光明藏经》下卷:“敲冰求火,论功不遂。” |
冰炭不同器 | 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。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,不能相容。 |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显学》:“夫冰炭不同器而久,寒暑不兼时而至,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。” |
饮冰茹蘖 | 见“饮冰食蘖”。 | 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三》:“节妇非素有定志,必不能饮冰茹檗数十年。” |
饮冰食檗 | 喝冷水,吃苦味的东西。形容生活清苦,为人清白。 | 唐 白居易《三年为刺史》诗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复食檗。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。” |
饮冰食蘖 | 谓生活清苦,为人清白。亦作“饮冰茹檗”。 | 语出唐·白居易《三年为刺史》诗之二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复食檗。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。此抵有千金,无乃伤清白。” |
瓦解冰消 | 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。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48回:“于是热烘烘的一件大事,轻轻的被他弄得瓦解冰消。” |
冰山易倒 | 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,容易倒塌。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。 | 《蝴蝶媒》第十三回:“那越公虽待我不薄,奈他年寿无多,冰山易倒,未可久留。” |
涣若冰释 | 犹言涣然冰释。 | 唐·权德舆《张隐居庄子指要序》:“盖弘道以周物,阐幽以致用,内外相济,始终相发,其文约,其旨明,累如珠贯,涣若冰释。” |
冰清玉洁 | 清:清澈;洁:洁白。像冰那样清澈;像玉那样洁白。也作“玉洁冰清”。比喻人品高尚、纯洁;做事光明磊落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与挚伯陵书》:“伏唯伯陵材能绝人,高尚其志,以善厥身,冰清玉洁,不以细行。” |
冰销雾散 |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。 | 唐 康骈《剧谈录 郭鄩见穷鬼》:“鄩复问云:‘彼之聚敛丰盈,何以遽令散去?’云:‘先得计于安品子,其余冰销雾散。’” |
凛若冰霜 | 冷得像冰霜一样。比喻态度严肃,不易接近。 | 宋 曾巩《酬柳国博》诗:“洞无畦畛心常坦,凛若冰霜节最高。” |
玉洁冰清 | 像玉那样纯洁;似冰那样清明。形容人品高洁。也作“冰清玉洁”。 | 唐 杨炯《李怀州墓志铭》:“金多木少,孔文举之天骨;玉洁冰清,华子全之神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