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北的成语

有关北的成语

因篇幅关系,北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。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》:“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。”
走南闯北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。也泛指闯荡。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二幕:“这年月呀,女人尊贵啦,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。”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晋剧《打金枝》第二场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,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。”
北斗之尊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。比喻地位非常尊贵。唐·李又《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》:“地出南关远,天回北斗尊。”
南箕北斗箕:星宿名,形状象簸箕;斗:星宿名,形状象酒斗。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。《诗经 小雅 大东》:“维南有箕,不可以簸扬;维北有斗,不可以挹酒浆。”
群空冀北比喻有才能的人遇到知己而得到提拔。唐·韩愈《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》:“伯乐一过冀北之野,而马群遂空。”
泰山北斗泰山:东岳,在山东省泰安市;北斗:北斗星。比喻道德高、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。《新唐书 韩愈传赞》:“自愈没,其言大行,学者仰之如泰山、北斗云。”
南阮北阮指聚居一处而贫富各殊的同族人家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阮仲容、步兵居道南,诸阮居道北,北阮富,南阮贫。”
眉南面北彼此不和谐。也指分隔两地,不能相见元·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二折:“你见了这李廉使都眉南面北,多管是那相公每饥嗔的这饱喜,则为我无过犯难投牢相机。”
天南地北一个天南;一个地北。形容分离两地;相隔很远。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。元 关汉卿《沉醉东风》:“咫尺的天南地北,要时间月缺花飞。”
白首北面北面:古以南面为尊,北面为卑,此指学生敬师之礼。谓年老犹拜师受业。隋 王通《中说 立命》:“琼曰:‘夫子十五为人师焉,陈留王孝逸,先达之傲者也,然白首北面,岂以年乎?琼闻之,德不在年,道不在位。’”
马空冀北伯乐将冀北之良马搜选一空。比喻执政者善选贤才,无所遗漏。唐·韩愈《送石处士序》:“伯乐一过冀北之野,而马群遂空。”
南征北战征:征伐。转战南北;打了许多仗。唐 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历于宣王,挟中兴复古之德,雄南征北伐之威,卒不能定鲁侯之嗣。”
南去北来指来来往往唐 杜牧《汉江》:“南去北来人自老,夕阳长送钓船归。”
海北天南形容万里之遥,相距极远。亦形容地区各异。唐·刘禹锡《送别四十六首·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》:“昔年意气结群英,几度朝回一字行。海北天南零落尽,两人相见洛阳城。”
追奔逐北追击败走的敌军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田单列传》:“燕军扰乱奔走,齐人追亡逐北。”
乘胜逐北指乘着胜利继续追击。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中山策》:“魏军既败,韩军自溃,乘胜逐北,以是之故能立功。”
南鹞北鹰鹞、鹰:两种猛禽。在南为鹞子,在北为老鹰。比喻性格严峻的人。《晋书·崔洪传》:“丛生棘刺,来自博陵,在南为鹞,在北为鹰。”
南棹北辕犹南航北骑。
北门之寄指负军事重任。《旧唐书 李自良传》:“德宗以河东密迩胡戎,难于择帅,翌日,自良谢,上谓之曰:‘卿与马燧存军中事分,诚为得礼;然北门之寄,无易于卿。’”
钱过北斗北斗;北斗星。形容钱财很多。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赵氏在家掌管家务,真是:钱过北斗,米烂成仓,僮仆成群,牛马成行。”
大江南北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。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5回:“目今大江南北,盗贼蜂起,江淮之地,十去其五;河南、河北,或复或失,不得安宁。”
南橘北枳枳:落叶灌木,味苦酸,球形。也叫枸橘。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。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。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下》: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”
地北天南谓四处,到处。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题画》:“地北天南蓬转,巫云楚雨丝牵。”
北郭先生用以指隐居不仕的人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九载,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。《后汉书 方术传 廖扶》载,廖扶感父以法丧身,惮为吏,终身不仕,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。
太山北斗太山为五岳之首,北斗为众星所拱,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。宋·施德操《北窗炙輠》上卷:“欧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,伯修自揣何如,仅更作其序,何不识轻重也。”
北鄙之音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《史记 乐书》:“纣为朝歌北鄙之音,身死国亡……夫朝歌者不时也,北者败也,鄙者陋也,纣乐好之,与万国殊心,诸侯不附,百姓不亲,天下畔之,枚身死国亡。”
北门南牙北门:指羽林诸将;南牙:指宰相。指文武重臣。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唐纪中宗神龙元年》:“北门南牙,同心协力。”
塞北江南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。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。唐·韦蟾《送卢潘尚书之灵武》诗:“贺兰山下果园成,塞北江南旧有名。”
必不挠北挠北:败北,作战失败。必定不会失败。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忠廉》:“若此人也,有势则必不自私矣,处官则必不为污矣;将众则必不挠北矣。”
北宫婴儿北宫:古代王后所居之宫;婴儿:指齐国孝女婴儿子。用作孝女的代称。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?彻其环瑱,至老不嫁,以养父母,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,胡为至今不朝也。”
代马望北比喻人心眷恋故土,不愿老死他乡。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实边》:“且夫人重迁,恋慕坟墓,贤不肖之所同也。……代马望北,狐死首丘,边民谨顿,尢恶内留。”
南航北骑语本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胡人便于马,越人便于舟。”后因以“南航北骑”形容乘舟骑马,南北奔走。语出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胡人便于马,越人便于舟。”
闯南走北奔走四方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1章:“一个女子会几手武艺不难,难的是她是一个尚未出闺的大姑娘,能够带领一班人在江湖上闯南走北。”
南来北往有的从南往北,有的从北往南。也泛指来来往往。宋 叶适《修路疏》:“南来北往,何忧带水拖泥;朝去暮来,不到撞头磕脑。”
众星拱北拱:环绕,拱卫;北:指北极星。天上众星拱卫北辰。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,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为致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
北门之管管:钥匙。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》:“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:‘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,若潜师以来,国可得也。’”杜预注:“管,钥也。”
面北眉南谓脸面相背,互不理睬。形容相处不合,各不照面。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三折:“既然是你为我来,须回避,且做个面北眉南,你东咱西。”
指南打北指着东方打西方,打得别人防不胜防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指东打西,指南打北,打了个落花流水。”
南船北车比喻行踪不定。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九十六回:“但恐宦海萍踪,南船北车,又在不定耳。”
北辰星拱北辰:北极星;拱:环绕。北极星高悬不动,群星环绕。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
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一回:“蜀人或声东击西,指南攻北,吾兵必须分头守把。”
北窗高卧比喻悠闲自得。晋 陶渊明《与子俨等书》:“常言五六月中,北窗下卧,遇凉风暂至,自谓是羲皇上人。”宋 辛弃疾《水龙吟》:“老来曾识渊明词:问北窗高卧,东篱自醉,应有别、归来意。”
南贩北贾为了谋生而到处奔走。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八:“南贩北贾,与怨为市,利得自治。”
北面称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北,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,指臣服于人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君王宜郊迎,北面称臣。”
北叟失马比喻祸福没有一定。《旧唐书 萧瑀传》:“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:‘萧瑀大业之日,进谏隋主,出为河池郡守。应遭剖心之祸,翻见太平之日,北叟失马,事亦难常。”
山南海北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。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7回:“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,此刻也不知在眼前,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?”
南征北讨见“南征北伐”。元·朱凯《昊天塔》第一折:“想老夫幼年时,南征北讨,东荡西除,到今日都做了一场春梦也。”
南征北伐亦作“南征北讨”。亦作“南征北战”。形容转战南北,经历了许多战斗。唐·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历于宣王,挟中兴复古之德,雄南征北伐之威,卒不能定鲁侯之嗣。”
东西南北指四方、到处、各地、普天下或方向;亦指到处飘泊,行踪不定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东西南北,谁敢安处。”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今丘(孔子)也,东西南北之人也。”
喝西北风指没有东西吃。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1回:“叫我们管山吃山,管水吃水,都像你这一毛不拔,我们喝西北风。”
东西南北人指居处无定之人。《礼记 檀弓上》:“孔子既得合葬於防,曰:‘吾闻之,古也墓而不坟。今丘也,东西南北之人也,不可以弗识也。’於是封之,崇四尺。”郑玄注:“东西南北,言居无常处也。”
北道主人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。与“东道主人”同义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邓晨传》:“光武曰:‘伟卿(邓晨)以一身从我,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。’”
三战三北北:败逃。打三仗,败三次。形容屡战屡败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吴师大北。越之左军右军,乃遂涉而从之,又大败天没。又郊败之。三战三北,乃至于吴。”
城北徐公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。后作美男子的代称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城北徐公,齐国之美丽者也。”
南腔北调南、北:指一个国家的南方、北方;腔:语调。形容口音不纯;说话夹杂各地方言;也可泛指各地方言。清 赵翼《檐曝杂记 庆典》:“每数十步间一戏台,南腔北调,备四方之乐。”
北门管钥犹北门之管。清 黄遵宪《冯将军歌》:“北门管钥赖将军,虎节重臣亲拜疏。”
南舣北驾犹南航北骑。
雁南燕北比喻两地分离。《说岳全传》第三四回:“几载飘零逐转蓬,年来多难与兄同。雁南燕北分飞久,蓦地相逢似梦中。”
江南海北大江之南,大海之北。形容地域广阔,。三国·魏·曹叡《赦辽东吏民公文》:“书传所载也,江南海北有万里之限,辽东君臣,无怵惕之患。”